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始建于1951年,最早是山東省軍區第二陸軍醫院;1952年7月,移交山東省地方政府,改為山東省第五康復醫院;1959年6月11日,醫院移交濟南市衛生局,改名為濟南市立第三醫院;1972年更名為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F為集醫療、急救、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健康管理于一體的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是濟南市東部區域醫療中心、濟南市創傷外科醫院、濟南市腫瘤醫院、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國家骨科手術機器人示范應用中心、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合作中心、國家級示范防治卒中中心、國家標準化房顫中心(示范中心)、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華山)神經系統疾?。ㄖ酗L、腦外傷、腦癱等)偏癱肢體功能障礙專病聯盟單位、國家級胸痛中心、濟南市應急醫學中心、濟南市創傷中心、濟南市腫瘤防治中心、濟南市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濟南市城市醫療集團東部網絡牽頭單位、濟南市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定點醫院。

2022年9月27日上午,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醫院應急醫學中心綜合樓工程總承包(EPC)項目全面封頂。濟南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效恩,濟南市衛健委規劃信息處處長張浩,歷城區衛健局副局長程繼友,王舍人街道黨工委委員、人大辦公室主任梁長利及職工代表出席。院黨委書記牟鑫主持,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士懂致辭。
2021年,濟南市高點定位、科學謀劃公共衛生“六大中心”項目,打造公共衛生“硬核力量”。此次封頂的應急醫學中心就是“六大中心”之一,是濟南市公共衛生體系的重大標志性工程。

據了解,應急醫學中心綜合樓總建筑面積10.2萬平方米,地上20層,地下3層。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應急物資儲備倉庫、應急指揮調度中心、應急演練中心、病人服務中心、特需病房、ICU病房、標準病房、康復中心、透析中心、地下停車場、中心實驗室等。項目同時配套建設樓內水、電、暖、通訊等公用工程以及建設周邊道路、綠化、管網等,共設置各類病床1500余張。
馬效恩出席封頂儀式并講話。馬效恩說,長期以來,市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衛生應急工作,堅持“一體兩翼”的發展思路,即以體系建設為主體,以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能力建設和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為兩翼,市、縣(區)兩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縣級以上疾控、衛生監督機構,二級以上公立醫院衛生應急管理機構設置實現全覆蓋,擁有各級各類衛生應急隊伍288支3314人,逐步建立起了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為有效應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了有力支撐。

馬效恩說,市第三人民醫院作為濟南東部城區唯一一所市屬的三級綜合醫院,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持續改善醫療服務為出發點,在重點??拼蛟?、人才梯隊建設、硬件設施優化等方面不斷進行探索和嘗試,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醫院積極搶抓“東強”發展戰略機遇,主動融入全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大局,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的應急醫學綜合樓,既有利于緩解東部城區醫療衛生資源的不足,也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健康服務需求,更有利于提高醫院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為醫院的長遠發展增添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濟南市三院黨委書記牟鑫在歡迎詞中,對蒞臨封頂儀式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本項目建設工作的各級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為大樓建設付出辛勤勞動的施工人員表示誠摯的慰問。他表示,應急綜合樓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是醫院向國慶節及黨的二十大即將勝利召開的一份獻禮,封頂只是完成了大樓工程的一部分,離工程的全部竣工還有一段距離,全體參建人員要再接再厲,繼續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進一步嚴把質量關,加強安全管理,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大樓各項工程按計劃順利推進。

濟南市三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士懂在致辭中表示,目前醫院服務人口近100萬人,隨著濟南城市中心的東移,濟南新東站、臨港經濟開發區、軌道交通等城市規劃建設的逐步完善,周邊新興社區的建立,2025年醫院服務人口將突破150萬人。急劇增長的就診需求,對醫院基礎設施建設、診療環境、就醫流程和技術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該項目建成對于完善濟南市重大疫情防控機制,健全濟南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意義重大,對完善本地區應急醫療基礎設施,提升區域醫療條件,推動區域城鎮化建設,帶動區域經濟文化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項目建成后將大大提升病人診療環境,增強醫院綜合競爭能力,實現醫院健康可持續發展。
隨著新樓的搬遷啟用,醫院檢驗采血中心在原有ROBO8000配置基礎上新增KLKROBO8備管模塊、STR標本傳輸模塊、Iwalking實驗室物流模塊等配置,使檢驗前標本采檢工作更加自動化、智能化,也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就醫服務。